6月30日,跨越伶仃洋,聯通深圳、中山、廣州三地,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
當天15時,一輛粵港直通巴士從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區的翠亨東收費站駛入,成為開通后首輛通行深中通道的社會車輛。
自此,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變身“超級動脈”,中山至深圳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內,未來廣州南沙至中山僅需15分鐘,珠海和江門至深圳從2小時以上縮短至1小時內,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格局和想象空間徹底打開,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超8000萬人口,將攜手進入“1小時生活圈”。
深中通道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也是環珠江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飛鳴說,深中通道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生動寫照,其建成通車將徹底改變珠江口整體路網格局,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歷經7年前期研究、7年艱辛建設,萬余名建設者筑就了全長24公里、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海上長龍、黃金通道,創造了10項“世界之最”,也形成了15項世界首創的核心材料、關鍵技術和大國重器,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設貢獻了中國方案。“我們堅持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將創新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說。
深中通道開通后,珠三角資源要素將更快速地流動與整合、分工與協作,珠三角城市群將迎來一次價值重構,實現區域能級躍升。通過三大都市圈的聯動發展,深中通道的經濟效能也將逐步深入滲透到大灣區各個城市。
深圳、中山隔珠江口相望,兩地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兩地上演著“雙城記”故事。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部在深圳,生產基地在中山,正加緊建設位于珠海的辦公中心,聯合創始人陳永強說:“深中通道開通,將大大便利研發與生產部門之間的聯動。”
隨著深中通道開通,兩條深中跨市公交線路同步“上新”,每天發車超過90班、全程15元至18元的班車化運作,讓跨城出行變“同城通勤”。
“我的家鄉在中山,以前從香港到中山要轉車搭船,如今走深中通道1個小時就到了。”親身感受家鄉的日新月異,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感慨萬分。